拖欠工资是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常见问题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第五十条规定,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给劳动者。拖欠工资的,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和经济补偿,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。
拖欠工资起诉状是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的法律文书。起诉状的写作要符合法律规定,内容要客观真实,才能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。
起诉状的格式
起诉状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:
- 首部:写明起诉状的名称、原告、被告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工作单位、住所等基本信息,以及起诉日期。
- 事实和理由:写明拖欠工资的事实经过,包括劳动关系的建立、工作内容、工作时间、工作地点、工资标准和结算方式等。
- 诉讼请求:写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拖欠工资的数额、利息、违约金等。
- 证据和理由:写明原告提供的证据,以及证据的证明力。
- 结尾:写明原告的姓名、签名和日期。
起诉状的写作要点
在写作起诉状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:
- 事实要清楚,要详细写明拖欠工资的具体时间、金额、原因等。
- 理由要充分,要引用法律条文,说明被告拖欠工资的行为违法。
- 诉讼请求要明确,要写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的具体金额。
- 证据要充分,要提供能够证明事实和理由的证据。
起诉状的递交
起诉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递交,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递交。在递交起诉状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:
- 起诉状必须加盖原告的印章。
- 起诉状必须提交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。
- 起诉状必须缴纳诉讼费。
起诉状的审查
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,会进行审查。如果起诉状符合法律规定,人民法院会向被告发出应诉通知书。被告收到应诉通知书后,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。
起诉状的审理
人民法院会根据原告的起诉状、被告的答辩状,以及有关证据,对案件进行审理。经审理,人民法院会作出判决。
起诉状的注意事项
在提起诉讼之前,劳动者可以先向用人单位协商解决。如果协商不成,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。如果调解不成,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在提起诉讼时,劳动者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,包括劳动合同、工资发放记录、考勤记录等。这些证据可以为劳动者维权提供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