担保是指担保人和债权人约定,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,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,会给担保人带来经济负担,因此,担保人有权在特定情况下终止担保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五百五十九条的规定,担保终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
- 担保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发生。担保合同中可以约定担保终止的条件,如主债务履行完毕、担保期限届满、担保人死亡等。
- 担保合同解除。担保合同可以因合同法规定的解除事由而解除,如合同无效、合同解除、合同变更等。
- 担保合同变更。担保合同可以因合同法规定的变更事由而变更,如担保范围的变更、担保责任的增加等。
- 债权人放弃担保。债权人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担保人表示放弃担保,担保即告终止。
- 担保人解除担保。担保人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债权人表示解除担保,担保即告终止。
担保人解除担保的具体程序如下:
- 担保人向债权人发出书面解除担保通知。
- 担保人与债权人协商解除担保的具体事项,如解除担保的日期、担保责任的免除等。
- 担保人与债权人签订担保解除协议。
担保人解除担保时,应当注意以下事项:
- 担保人应当在担保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限内解除担保。
- 担保人应当向债权人支付解除担保的费用。
- 担保人应当向债权人提供担保解除的证据。
担保人通过上述方式终止担保后,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