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,中国居民部门负债余额为147.8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9%。按人均计算,中国居民部门负债余额为97.2万元,同比增长10.5%。
这一数据意味着,中国居民人均负债已经达到了40万元。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那么,中国人均负债40万背后,究竟有哪些隐忧呢?
隐忧一:居民消费能力下降
居民负债增加,意味着居民用于消费的资金减少。这将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,从而影响经济增长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3年三季度,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.9%,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.8个百分点。这表明,居民消费增长已经出现放缓迹象。
隐忧二:金融风险上升
居民负债增加,也将增加金融风险。一旦居民出现偿债困难,将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。
近年来,中国居民负债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消费贷款两大领域。房地产贷款占居民负债的比重超过了60%,消费贷款占比超过了30%。
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风险,消费贷款市场也存在过度放贷风险。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崩盘,或者消费贷款市场出现大量逾期,将会对金融系统造成重大冲击。
隐忧三:社会矛盾加剧
居民负债增加,也将加剧社会矛盾。一旦居民出现偿债困难,将会面临失去住房、失去工作等风险,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。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23年三季度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》,2023年三季度末,中国居民住房贷款余额为60.6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9%。这表明,居民负债中用于购买住房的比例仍然较高。
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崩盘,将会导致大量居民失去住房,从而引发社会动荡。
应对措施
面对居民负债上升的风险,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:
- 加强金融监管,防范金融风险。
- 促进经济增长,提高居民收入水平。
- 引导居民合理消费,减少不必要的负债。
只有采取有效措施,才能防范居民负债上升带来的风险,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