摊余成本法,也称折旧后成本法,是一种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的会计方法。该方法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为两个部分:原值和累计折旧。原值是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,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折旧。
摊余成本法计算公式如下:
摊余成本 = 原值 - 累计折旧
举个例子,某公司购入一台价值100万元的设备,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,每年折旧10万元。那么,根据摊余成本法,该设备在第一年的摊余成本为100万元 - 10万元 = 90万元。
摊余成本法具有以下特点:
- 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成本。
- 能够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,从而使利润在各年比较均匀。
- 能够使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与其产生的收益相匹配。
摊余成本法适用于以下情况:
-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较长,且其价值较高。
- 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较为稳定。
- 固定资产的使用收益较为均匀。
摊余成本法在会计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,主要用于计量固定资产的成本、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、计算固定资产的净值等。